來源: Leica徠卡相機
1979年,徠卡相機的發(fā)明者奧斯卡·巴納克(Oskar Barnack)誕辰100周年,為表紀念,徠卡開創(chuàng)了奧斯卡·巴納克攝影獎(Leica Oskar Barnack Award,簡稱LOBA)。40年來,LOBA堅持配備頂尖評委陣容與慷慨獎金支持,同時不強調(diào)參賽攝影師專業(yè)背景乃至所用機型,只一心尋找在攝影、人文與社會意義層面,都具有洞察力、感染力和鮮明態(tài)度的攝影人才,和他們具有創(chuàng)新與突破性的作品。
攝影師:Mustafah Abdulaziz,作品:《Water》
2019年,即將邁向40周年紀念的徠卡奧斯卡·巴納克攝影獎由徠卡畫廊全球藝術總監(jiān)兼首席代表Karin Rehn-Kaufmann、ImagineAsia創(chuàng)始人Steve McCurry、2018年LOBA攝影獎得主Max Pinckers等5位組成專業(yè)評審。從來自99個國家的約2300名專業(yè)攝影師的攝影項目中,美國攝影師Mustafah Abdulaziz和25歲德國攝影師Nanna Heitmann脫穎而出,分別摘得徠卡奧斯卡·巴納克攝影獎和新人獎。
攝影師:Nanna Heitmann,作品:《Hiding from Baba Yaga》
每當一個有份量的獎項頒出,總會讓人們好奇:得獎者是誰?為什么是他/她得獎?如何才能比肩乃至超越他/她?
要回答這些問題,有時作品勝似千言萬語,有時,創(chuàng)作者本人的心得體悟值得一聽。
攝影師:Mustafah Abdulaziz,作品:《Water》
“This project is my way of exploring the world. // 這個項目是我探索世界的方式。”
Mustafah Abdulaziz
1986年出生于紐約市,自學成才的攝影師,2011年,他作為《華爾街日報》的首個簽約攝影師搬到柏林。他堅持了八年多的長期項目“水”,得到了聯(lián)合國、水援助組織、世界自然基金會、VSCO和谷歌的支持,并發(fā)表于《明鏡周刊》,《紐約客》、《時代》、《衛(wèi)報》等雜志,2019年獲得徠卡奧斯卡·巴納克攝影獎。
Mustafah Abdulaziz從2011年開始一項以水為主題的長期攝影項目,八年多來,他一直周游世界,尋找隱喻性或引人注目的圖像,捕捉水之于環(huán)境與人的意義,展現(xiàn)其對文明和未來的深遠影響。
攝影師:Mustafah Abdulaziz,作品:《Water》
“《水(Water)》是我探索世界和以恰當且負責任的態(tài)度參與其中的方式,去給一個很大又極其重要的話題賦予意義。我為此工作,不僅因為它所帶給我的巨大滿足感,也因為它很必要。我們與地球的關系可能是我們這個時代最重要的問題。”Mustafah Abdulaziz談及他的獲獎作品《水》時說。
攝影師:Mustafah Abdulaziz,作品:《Water》
在對《水》系列作品的視覺處理上,Mustafah Abdulaziz保持一種自然與簡約構圖,他非常警惕不必要的復雜性,并限制自己對于工具的依賴,以便用創(chuàng)造性的、遵循真實自然的方法去觀察自己的拍攝主題。
攝影師:Mustafah Abdulaziz,作品:《Water》
“照片天生就有美的潛力,但這讓我變得謹慎。內(nèi)容和構圖需要跟其他元素保持和諧,否則我便不能相信它們。當我不相信的時候,我就不能指望看到它們的人相信?!?br/>
攝影師:Mustafah Abdulaziz,作品:《Water》
Q1. 你是如何想到拍攝項目《水》的?
Abdulaziz:在我生命某一階段,一些不可思議的新體驗帶給我關于《水》的靈感。當時我獲得了去柏林工作的機會,在此之前我從未去過柏林,那個時期我可以拍照也可以不拍,在那種半真空的打破常態(tài)的狀態(tài)下,我可以做任何我想做的事。于是我開始對自己感興趣的東西有了非常清晰的認識:我想要做一些最能激發(fā)我想象力的、更宏大的事,甚至是一些足夠瘋狂的東西。
攝影師:Mustafah Abdulaziz,作品:《Water》
Q2. 面對這個廣泛的主題,你運用何種方式進行拍攝?
Abdulaziz:我所追尋的是一股統(tǒng)一的力量,一個絕對超越其他一切的主題,根據(jù)我的想象,本質(zhì)上它是對這個世紀最關切的問題的討論。這意味著,對于《水》系列中的照片,我對每一部分進行反復評估,把水作為演員,也作為舞臺,其中包含持續(xù)而自然的發(fā)現(xiàn)過程。
攝影師:Mustafah Abdulaziz,作品:《Water》
Q3. 為什么你更喜歡彩色而不是黑白攝影,偏愛自然光而不是閃光燈?
Abdulaziz:雖然我更喜歡黑白攝影,但我的作品幾乎全是彩色的,做出這樣的選擇有幾個原因:首先我個人偏愛光譜中較淺的色調(diào),這直接來自繪畫的影響,在繪畫中,色彩有助于創(chuàng)造畫面的和諧之美,也有助于表達時代的特征和藝術家的自我。另外我希望這些自然的色彩能營造一種略帶憂郁但溫和的感受——這些創(chuàng)作于不同國家的作品共同組成了同一個夢想。
攝影師:Mustafah Abdulaziz,作品:《Water》
攝影師:Nanna Heitmann,作品:《Hiding from Baba Yaga》
“I viewed my journey as a documentation of life along the river, and about the mythology of the region. // 我把我的旅程看作是沿河生活的記錄,也是關于這個地區(qū)神話的記錄。”
Nanna Heitmann
1994年出生,紀實攝影師,生活在德國和俄羅斯兩地,她曾為《紐約時報》《時代》雜志和《Stern》雜志等媒體工作。2018年Vogue Italia女攝影師獎、LensCulture-新人獎入圍、World Report Award | Documenting Humanity攝影獎-學生組,2019年PHmuseum攝影獎 - 新人獎及榮譽獎,2019年徠卡奧斯卡·巴納克攝影獎-新人獎。
攝影師:Nanna Heitmann,作品:《Hiding from Baba Yaga》
因為這組令人眼前一亮的攝影項目《躲避巴巴亞嘎(Hiding from Baba Yaga)》,我們在幾個月前《舉起相機,她終于擁抱自由》中就介紹過這位25歲的德國女攝影師,而現(xiàn)在,她憑借此組作品獲得本年度LOBA新人獎。追溯自己的俄羅斯血統(tǒng),Nanna Heitmann受啟發(fā)于小時候讀過的斯拉夫民間故事,帶著一些照片和對潛在目的地的向往,開著吉普車、裝上露營裝備前往神秘的葉尼塞河流域,開啟一段走進神話王國的旅程。
攝影師:Nanna Heitmann,作品:《Hiding from Baba Yaga》
Nanna Heitmann沿著葉尼塞河經(jīng)過西伯利亞針葉林的曠野,這里有著豐富的古代神話、傳說和儀式。這趟旅程是探尋沿河生活,也是走近當?shù)孛耖g神話與傳說?!拔液芸炀兔靼琢?,這條河本身所扮演的角色并不是那么重要。大多數(shù)時候,我都是在留意著有趣的人物,那些逃亡者、冒險者和教徒,這些人們一直在尋求保護和自由。”Nanna Heitmann向我們解釋道。
攝影師:Nanna Heitmann,作品:《Hiding from Baba Yaga》
Q1. 你是如何構思出你故事背后的想法的?
Heitmann:雖然我的媽媽是俄羅斯人,但對我來說,除了莫斯科,俄羅斯就像地圖上的一塊空白,所以我決定在西伯利亞城市托木斯克生活一個學期。在那之前,我對俄羅斯的看法主要來自前蘇聯(lián)的兒童電影和我小時候讀過的斯拉夫童話,《躲避巴巴亞嘎》的靈感也由此而來。巴巴亞嘎是斯拉夫民間傳說中的一個住在森林深處的危險且不可預測的女巫,她囚禁了一個叫Vaselisa的女孩。Vaselisa在黑貓的幫助下得以逃脫并記得黑貓的建議,把一條毛巾和一把梳子扔在地上,在這些東西落下的地方出現(xiàn)了一條又深又寬的河,被一片又高又密的森林所環(huán)繞,阻擋了巴巴亞嘎的追趕。
攝影師:Nanna Heitmann,作品:《Hiding from Baba Yaga》
Q2. 在講述這個故事的過程中有什么特別的挑戰(zhàn)嗎?
Heitmann:這是一個非常開放的主題。面對紛繁復雜的印象,你很容易迷失。攝影師馬德·尼森(Mads Nissen)寫過:“重要的是知道自己真正在尋找什么。要接受你無法講述一個連貫的故事,但要保持一種追逐的感覺。它是什么?這些都是你必須日日夜夜問自己的問題?!蔽覐闹蝎@益良多。
攝影師:Nanna Heitmann,作品:《Hiding from Baba Yaga》
Q3. 葉尼塞河在你的系列作品中扮演著何種角色?
Heitmann:葉尼塞河是地球上最長的河流之一,它指引著我的旅程,帶我穿過西伯利亞針葉林的荒野,那片充滿古老神話和儀式的地區(qū)。我把我的旅程看作是沿河生活的記錄,尋找夢幻般的影像。我很快就明白了,這條河本身所扮演的角色并不是那么重要,在整個過程中,我一直在尋找那些有趣的人和有趣的生活方式。
攝影師:Nanna Heitmann,作品:《Hiding from Baba Yaga》
經(jīng)授權轉載至成都,轉載請聯(lián)系原作者
作者公眾號:LeicaCamera徠卡相機(ID:LeicaCameraOfficial)
136 0806 8886【加微信請注明來意】
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區(qū)天府三街1599號(天府三街與南華路交匯處)